2020年人才工作總結及2020年工作計劃
2020年以來,縣人社局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十九大及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牢牢把握“人才優先、民生為本”的工作主線,按照省、市、縣人才工作部署要求,積極推進重大人才工程實施,突出引進創新創業領軍人才,扎實推進緊缺急需人才儲備,著力培育實用技能人才,不斷優化大學生創業環境,為我縣經濟發展提供了堅強的智力支撐和人才保障?,F將主要情況匯報如下:
一、目標任務完成情況
(一)高層次人才引育:以“高精尖缺”創業創新人才引育為重點,扎實開展各項工作,共組織推薦14人申報國家____、20人申報省級“____”,組織推薦8人申報省級海外工程師、15人申報市級海外工程師,新建博士后工作站企業1家,引進進站博士3人,入選省級“國外引智項目”7個(全市共10個),第一批“南太湖精英計劃”入選32個人才項目。
(二)產業聚智人才引進:全縣引進大學生等各類人才10500名,其中剛性引進緊缺專業人才3150名、高層次人才365名,柔性引進高層次人才402名;引導幫扶創業大學生272名;吸納____籍大學生就業 2450名。
(三)高技能人才開發:全縣培訓各類技能人才7280人,其中高技能人才2428人,完成任務102%,高級技師102人,完成任務204%。
(四)大學生就業創業:全縣引進大學生等各類人才10500名,新增大學生創業主體1315家。
二、具體舉措
(一)大力開展創新創業高層次領軍人才引育。一是依托重點人才工程集聚高端人才。全面實施“科技領軍人才引進工程”,依托“____”“萬人計劃”“海外工程師”、“南太湖精英計劃”等重點人才工程,加大對高端人才智力項目的引育力度。配合縣委人才辦做好“____”組織申報工作,分別推薦了14人和20人申報國家和省級“____”。開展“省151人才工程”選拔推薦工作,擇優推薦了8名優秀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經市評審,有3人被推薦報送至省參加統一評審。分別組織推薦8名和15名外籍專家申報省、市兩級海外工程師。協同縣委人才辦牽頭實施“南太湖精英計劃”,第一期申報工作入選32個人才項目,其中領軍型創業團隊14個、領軍型創新團隊3個、創新人才12個、院士工作站3家。二是承辦重大人才活動吸引高端人才。成功舉辦了我縣首屆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大賽,205人報名,其中,創業人才項目195個,創新人才項目10個。經過初審,進入初賽項目67個,創業項目60個,其中65人為海外留學人才。項目主要分布我縣四大產業,占比達到70%,其中高端裝備21個,人工智能9個,新能源9個,電子信息8個,最終有14個項目獲獎。成功舉辦了2020 “德國智能制造專家____行動”。在省外國專家局和浙江省國際人才交流協會的大力支持下,組織11位德國高層次專家在9月2-4日期間來長開展人才項目對接活動,與企業面對面洽談、對接,并赴企業現場指導,幫助解決實際技術難題,為企業創造與德國知名機構交流合作的契機,得到鄉鎮、參會企業的積極參與和一致好評。成功舉辦了“中國海外學子報國行·____站”活動。19名來自美、法、日等國的海外學子、60余名各省部共建留學人員創業園負責人、有共建創業園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副省級城市人力保障部門留學回國工作或服務機構負責人和我縣“50強”企業負責人、鄉鎮、平臺和科技招商有關部門負責人齊聚一堂。三是優化重要人才平臺服務高端人才。不斷優化人才發展環境,提升引才、留才的軟實力。在加大政策吸引力、激發機制活力的同時,優化重要的人才平臺以提升對高層次創業創新人才的服務能力和水平。按照“最多跑一次”的改革要求,進一步完善高層次人才“一站式”服務平臺的管理運行機制。推進“人才服務綠卡”擴面提質工作,辦理和發放人才綠卡61張,探索高層次人才綠卡信息化服務改革創新,10月底第三方開發完成,11月投入試運行。全年辦理23人的高層次人才和積分制人才購房申請手續,審批人才購房補助資金560.6萬元。年內,順利組織舉辦2020年高層次人才療休養活動。
(二)深入推進產業聚智計劃提檔升級。圍繞大力集聚大學生等人才,扎實推進產業智匯TGM313計劃,相關工作被人民日報、浙江日報、浙江人社雜志等媒體宣傳報道。一是加強需求調查預測。開展年度企業需求調查,發布緊缺人才目錄,力求精準服務。開展2020—2021年企業用人需求調查預測,著手制訂全縣企業人力服務保障工作實施方案。二是百企引才聯智高校行活動。拓展云南、四川、青海、新疆、內蒙古等地合作高校,聯盟高校達130家。開展活動73場次,42批組織330家企業赴82所高校開展政策推介及人才招引,引才4500多人;協助鄉鎮組織活動17場,協助盛發紡織、龍之夢、吉力汽車等30多家企業邀約式招聘人才。三是百名專家____行活動。加強縣鄉企聯動、校地及人才中介互動,強化剛柔并舉引才,37批次組織350多名南京、武漢、蘭州、大理、成都、杭州、合肥、西寧、呼和浩特等地高校專家、行業專家對接人才智力合作。四是百校實習實踐對接活動。延伸引才鏈,7批次組織76家企業參加高校實習對接會,先后邀請蘭州、湖州、合肥、杭州、武漢、西安等地20多所高校到____對接實習實踐,新建實習就業基地80家,吸納實習生840名。五是百項科研融智示范行動。推進新一輪教授博士柔性工作站試點,全面推廣“課題+人才”科研融智機制,累計參加創站企業60家,吸引81所高校院所教授博士260名,與企業聯合科研103項,帶動了產學研人才合作擴面提質。六是百企協作育才示范行動。探索“1+N+X”協作育才示范基地試點,7個協作育才基地試點吸引120多家企業加盟,培育技能人才2000多名,開展經營管理和專技人才素質提升培訓3000多人次。七是優化人才交流平臺,與合肥東方英才人才有限公司、泓毅道遠(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畢業邦”網絡平臺,新開發____產業智匯TGM聯盟網,拓展了人才網絡平臺輻射功能。
(三)著力加強高技能人才隊伍開發建設。一方面,加強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工作。一是繼續開展“一鄉一品”職業技能培訓。至10月底,共開展職業技能培訓7280人,其中企業在職職工2770人,農村勞動力2843人。在原有特色培訓的基礎上,根據我縣釀酒文化歷史的傳承,計劃在李家巷建立釀酒師培訓基地。二是計劃推進各類技能大賽。會同縣總工會制訂我縣全年技能大賽方案,并將紡織、茶藝大賽列入市二類技能大賽,順利開展縣級技能大賽9場,推薦15名選手參加國家、省級技能大賽,獲國家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三是加大協作育才推進力度。召開協作育才工作會議,布置全年工作任務,制訂驗收考核辦法。增加煤山、泗安、李家巷3個鄉試點鎮平臺,全縣試點鄉鎮達7個,聯盟企業達120家,培訓企業在職職工2000多人。四是積極參與上級部門各類評選活動。經廣泛發動、精心組織,共組織推薦市技能大師工作室2家、市首席技師4人、市特支計劃5人,省技能大師工作室1家、省首席技師1人,省萬人計劃5人(其中1人被市推薦到省廳),國家技術能手1人。五是精準服務大項目。服務“龍之夢”項目與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結合,服務“吉利”項目與技能提升工程結合,技能培訓始終以就業為目的,以服務企業為宗旨。全年開展“龍之夢”專項培訓28期,培訓本地農民1120人。另一方面,創新人才評價方式。一是創新職稱評價方式。積極申請浙江蓄電池專業高級工程評審權限,制訂蓄電池專業高級工程師評審方案、評價標準。4月18日召開全省專家論證會,6月25省人社廳、省經信委下發了《浙江省蓄電池行業高級工程師職稱改革方案(試行)》〔2020〕70號文件。目前蓄電池行業高級工程師評審已進入申報階段,全省共有42人報名,計劃12月完成評審工作??h紡織行業協會組織紡織中級工程師評審工作正常開展,申報人數20人,16人通過中級評審。二是創新技能評價方式。印發《____縣機械裝備行業技能人才自主評價辦法(試行)》文件,授權機械裝備、新能源(汽車)行業協會承擔協會內企業技能人才初級工、中級工、高級工自主評價職能??h機械裝備、新能源(汽車)行業協會根據文件要求制訂《技能人才自主評價方案》,專題召開了理事會議并通過方案論證,截止10月有底,共有259人申報自主評價,其中高級112人。主動聯系中國紡織行業協會,爭取在我縣設立紡織技能鑒定所,為達到建立鑒定所的標準,先后組織6名優秀技能人才參加全國紡織考評員培訓,為下一步開展紡織技能鑒定打下基礎。
(四)扎實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加大政策扶持、平臺支撐和服務保障,壯大創業創新生力軍隊伍。幫扶創業大學生272人;吸納____籍大學生就業2450名。一是大學生創業星火工程。開展創業新政發布、意向征詢以及第6批創業之星系列宣傳活動。加強創業貸款、項目對接、項目孵化、創業培訓等支撐,新發放創業擔保貸款62筆,總金額1876萬元;依托縣內招聘會等活動為27名大學生推介創業項目;加強創業孵化園等平臺的指導,推動湖師院創新創業學院____分院等孵化平臺建設,入園孵化項目77個;完善縣、鄉鎮、村聯動服務體系,創業環境進一步優化。二是充分就業促進計劃。春、夏兩季大型人力資源交流會參與企業700家,推出2.1萬個崗位,應聘2.28萬人次;會同開發區舉辦人才集市15場,參與企業240家,達成就業800多人;____人事人才網發布崗位信息3.7萬條次;規范就業見習,評估見習基地57家,審核見習對象206人,補助總額54.7萬元;完善縣、鄉鎮、村聯動的就業服務機制,加強了求職指導、就業推薦、就業援助等服務。三是人才回歸助推計劃。組織全縣鄉鎮(街道、園區)開展____籍人才回歸宣傳引導活動,通過網絡等平臺推送招聘活動、企業人才智力需求等信息,引導人才回鄉就業、創業、實習,____籍大學生回鄉就業創業達2450名。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大領軍人才引育力度。一是加大引育力度,提升領軍人才集聚力。加大“領軍人才培育工程”實施力度,努力發揮“____”和“南太湖精英計劃”兩大引才工程對海內外創業創新領軍人才的集聚作用,引進“____”和“萬人計劃”專家15人以上,其中自主培養5人,入選“南太湖精英計劃”領軍人才45人左右。加大高層次人才平臺建設力度,新建省級博士后工作站2家以上、市級院士工作站2家以上,新引進院士2人以上,招引進站博士5人左右。加大高層次人才培養力度,突出新能源、裝備制造等重點領域的高端人才培養,著力培養在我省具有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水平的領軍人才和團隊,力爭入選省151人才2人、市1112人才工程15人以上。二是強化載體建設,提升人才工作合力。圍繞擴大建站總量、提升運行績效的工作目標,2020年計劃將企業博士后工作站的建設工作作為重點工作和特色工作來推進。對已建站單位進一步加強業務指導,規范工作站運行的同時提升績效;對符合建站條件的企業,主動對接,幫助企業了解博士后工作站對企業集聚高層次人才、轉換科技創新項目的積極作用,同時,協助企業建立博士后工作站。三是優化服務平臺,提升留才軟實力。進一步優化高層次人才“一站式”服務平臺,拓展人才“服務綠卡”覆蓋范圍,打造智能化、更便捷的高端人才聯系服務平臺,為人才提供就醫、住宿、休閑旅游、子女就學等高效、全方位的服務,著力將人才服務打造成為____引才聚才留才的“金名片”。
(二)深化產業聚智實施成效。構建規模企業用人供求動態監測和大項目“一企一策”服務機制,按照《加強企業人力資源服務保障(2020—2021年)實施方案》,深入推進產業智匯TGM313計劃,引進重點產業緊缺人才3500名以上,其中剛性、柔性高層次人才各400名,引育中高級技能人才3000名以上。一是百企引才聯智高校行。鞏固地校聯盟,拓展一批職業類院校,開拓人才來源;推行線下線上聯合、分行分類聯動等招聘新方式,組織100家以上骨干企業深入高校精準引才。二是百名專家____行。加強縣鄉企聯動、校地及知名人才中介互動,深化剛柔并舉人才邀約,邀請100名以上高校專家、行業專家深入企業洽談智力合作,更有效吸引智力資源。三是百校實習實踐對接。延伸引才鏈,舉辦校地實習實踐對接系列活動,組織100家高校及人力中介機構與企業洽談合作,新建實習就業基地50家、組織實習實踐崗位1000個,促進企業超前儲備人才。四是百項科研融智示范。推廣“課題+人才”科研融智機制,規范提升企業教授博士柔性工作站創建,以100項課題攻關為重點,力爭新試點企業20家以上、進站教授博士達100名以上、新認定工作站10家以上。五是百企協作育才示范。會同相關部門抓好“1+N+X”協作育才基地試點,提升聯合育才水平,年度協作育才示范基地試點達8家以上,吸引100家以上企業加盟,培育中高級技能人才3000名以上。六是優化企業用人生態環境。抓好產業智匯TGM聯盟網推廣,打造人才交流信息化服務新平臺;加強HR素質提升平臺建設,舉辦企業人力資源開發管理研習班,進行政策和業務系統性培訓;優化“人才綠卡”、縣人才公寓管理服務平臺,協助、引導企業解決人才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實際問題。
(三)提升技能人才隊伍水平。一是著力推進職業院校發展。實施師資能力提升計劃,暢通職業院校教師招聘通道,提高師生比例,擴大辦學規模,2020年,培養技能型學生2000人,其中高級工以上500人。技師學院辦學規模達到3000人,高級工、技師段招生比例達到60%,籌備資金建設標準化智能示范車間,智能化實訓大樓投入使用,爭取國家級公共實訓基地申報成功。二是充分發揮職業培訓機構作用。圍繞產業區域分布和產業升級,加大職業培訓機構基礎設施投入、加強師資力量配比、優化考核機制度,圍繞“一鄉一品”加快推進技能培訓品牌化建設,加大勞動力轉移就業、企業在職職工技能提升培訓力度,2020年開展農村勞動培訓3000人,企業在職職工提升培訓3000人。三是
探索建立“工匠”培育長效機制。著眼培育高技能人才,制訂“____工匠”管理辦法、“工匠”積分制度、“工匠金搖籃”評選辦法等一系列政策方案,引導企業加大“工匠”型人才培養力度,促進“工匠”自身發展,充分示范帶動作用。2020年,通過“工匠”長效機制引領,培育“____工匠”40名,“____大匠”8名、“____名匠”2名、“工匠金搖籃”4個,組織開展“工匠”學習交流活動2批次。四是合力建設“1+N+X”協作育才示范基地。著眼推動人才隊伍整體素質升級,引進縣外優質培訓資源,整合企業內部培訓項目,通過平臺共建、資源共享、成本共擔形式,降底企業職業教育培訓成本,擴大職業教育培訓范圍,提升職工職業技能。2020,建立協作育才示范基地2個,聯盟企業300家以上,每年開展職工職業教育3000人以上。五是深化完善企業人才自主評價制度。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形成以行業協會為載體,企業為主體的人才評價制度。2020年開展全縣機械設備、新能源(汽車)行業技能人才評價200人,其中高級工100人。組織開展全省蓄電池行業高級工程師評審30人,全縣紡織行業中級工程師評審20人。
(四)拓展創業型就業引領計劃。深入推進創業就業引領計劃,著力推創業促就業,從政策扶持、平臺支撐和服務保障著力,力爭吸納____籍大學生就業3000名以上,幫扶大學生創業主體300家以上。一是助推創業創新。深入推進大學生創業星火工程,從政策宣傳、典型帶動、平臺服務等方面再加力,完善縣、鄉鎮、村聯動服務體系,優化大學生創業生態環境,引領大學生創業拓面提質,實現高質量創業型就業。二是促進充分就業。著眼就業結構性矛盾問題,會同相關部門搭好人力市場服務平臺,辦好春夏大型人力資源交流會、人才集市和網絡人才市場,年度組織推出崗位5000個以上;落實好就業見習政策,創設見習基地達120家、組織見習崗位500個以上,增加就業見習機會;加強求職指導、職業培訓、就業推薦、就業援助等服務,提升縣、鄉鎮、企業互動的就業服務保障效能。三是引導人才回歸。圍繞經濟社會重點領域需求,統籌各方資源力量,組織開展政策環境宣傳推介、大學生回鄉實習實踐、智力回報家鄉、人才回鄉考察系列活動,力爭吸引人才智力回歸1000人以上。